【引用】動物的生命光輝-台灣水鹿生命的天堂

2011112410:00



今晚分享的是另一為生態執著的人-生態影片導演劉思沂先生。其實多年前就看過此部生態影片,一個追尋水鹿的故事,當時就為影片中台灣原生物種-台灣水鹿,因不同物種而與山鹿陪養感情,與人互動場景,激動的眼眶濕潤這也讓平常扮演環境變遷推手的自己,多了許多省思空間及生態環境關懷!

真的只要善意,所有都將成為可能!

以下是生態影片簡述如下:

5年前,劉思沂先生以第一部刻畫台灣水鹿的生態紀錄片(逐鹿蹤源1)誕生,中央山脈海拔2,700公尺以上高山美景及珍貴的水鹿生命足跡,片中一一盡現,造就台灣生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也引發無數人的關注和悸動。

在5年後的今天,高山四季影像,水鹿的生老病死,台灣黑熊出没……交織另一場令人讚嘆的自然生命樂章。悠揚配樂流洩間,(逐鹿蹤源2)上演的故事主
軸,圍繞在公鹿與導演之間的情誼。

這一隻名為大黃的雄鹿,每當聽聞導演在山頭的呼喊,總會現蹤。然而在(逐
鹿蹤源1)最後一次拍攝時,大黃卻未出現。第二集片中,導演不斷透過遺留
下的痕跡,試圖找尋大黃的蹤影。




而到底大黃去了哪裡?
以下地點,影片導演講者會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。

時間:9月8日(四)19:00~21:00
地點:Youth Hub 青年志工中心
(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31號1樓捷運善導寺站6號出口)
講者:劉思沂(本片導演)
對象:關心環境的大、小朋友報名費用:3張未對獎之發票
報名方式:線上報名
聯絡資訊:
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李小姐02-29332233分機204
E-MAIL[email protected]

然而,水鹿的命運不會只是山上那塊棲地的改變。為了人類的貪婪,水鹿頭上
那對美麗天成的鹿茸,成為被殺害的理由。這些鹿茸被山上的獵人帶到山下人
群聚集的地方,人類在山腳下的算計,也影響了這個族群。

這部影片寧願守著這塊美麗的高山草原,想像大黃就是那堆老死的枯骨。導演
將這種對水鹿的唯美想像,透過影像傳達給觀眾:記住,水鹿就該是這樣的歸
宿。

而劉思沂先生花了9年時間完成台灣第1支水鹿生態紀錄片,喚起生態保育的
重要。學者研究,水鹿現在已經成功復育超過1萬多隻。是台灣生態史上的重
要里程碑。

水鹿是台灣體型最大的原生種哺乳類動物,為了遠離人類的無情獵殺,海拔
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,是水鹿維繫種族生命的天堂。

根據台大生態演化所博士林宗以指出,目前水鹿的復育情況良好。或許人類也
學到要跟水鹿和平共處,復育狀況良好,也才能讓水鹿們從高山海拔,逐漸回
到牠們原本的生活空間。

以下是農委會林務局有關台灣水鹿的基本資料:
•別名:四目鹿
•學名:Rusa unicolor swinhoei (Sclater, 1862)、Synonym: Cervus unicolor swinhoei (Sclater, 1862)
•英名:Formosan Sambar
•分類:偶蹄目Artiodactyla,鹿科Cervidae
•保育等級:II 珍貴稀有野生動物

形態特徵
本種是台灣產最大型的草食性動物,頭體長162-246cm,尾長25-30cm,雄鹿肩高可達1.2m,雌鹿稍小約80cm,體重160~250kg。冬季體色為黑褐色,頭部、耳朵為黃褐色,夏季體色較淡,為黃褐色,臀部與尾部腹面為白色,眼睛下方具眼下腺,於生氣或興奮時會張開。雄鹿有叉角,一歲時不分枝,二歲後始分枝,每一支鹿角最後形成3尖2叉;鹿角每年硬化後會脫落重新長出,分成茸角期與硬角期。上犬齒小型。齒式:門齒0/3,犬齒1/1,前臼齒3/3,臼齒3/3;全齒數=34。

生態習性
本種為群居性動物,但雄鹿常單獨行動;晨昏與夜間是其活動高峰。棲息於森
林,喜活動於高山水源地或近溪流的草原地;草食性,以箭竹、樹葉及嫩草為
主食。民間養殖族群不少,一般9月到次年1月是主要交配季,小鹿在2~6月
出生,一胎通常1隻,懷孕期約8個月。

棲地分布
台灣特有亞種,從海拔300m的亞熱帶闊葉林至3,500m以上冷溫帶針葉林都有分布,尤其是中高海拔的針闊葉混淆林,目前分布數量較多如台東向陽地區(嘉明湖)、花蓮大分山區,以及花蓮奇萊之磐石山區等地區。

面臨問題
目前國內禁伐天然林,又部份林道天災受損,棲地環境獲得改善,族群漸恢復,但仍有少數盜獵販售或食用情形。

資料來源:
農委會林務局
環境資訊中心
台灣環境資訊協會














動物的生命光輝-台灣水鹿生命的天堂 - 地圖日記 http://www.atlaspost.com/landmark-8933969.htm#ixzz1ea3K0Pex
(網址連回本文)